“以体育人”,永远都不是一个口号,是国家一直在落实的目标与不断追求的方向。让孩子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和体能,奠定一生的身体素质,是国家,学校,家长的最大共识。
从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大战略,到体育成绩纳入中考实打实的政策,加之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体育教育,正在收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文化教育层面,随着「双减」落地与疫情的波动,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一环,被重新审视。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边界的延展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 “体育与健康”课时占比10%-11%,许多家长认为,这已超越了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
新课标修订更明确了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同时也强化了幼小衔接,小学一、二年级的所有课程都将在设计层面更加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这也将让体育教育逐级下沉,帮助更多儿童建立起运动兴趣。
这是一次时隔十年的重大专业修订,也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第一次站在时代十字路口的重要节点,体现出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新课标之下,如何提高运动参与度,如何在育体的同时育人?是未来教育需要重视并思考的问题。
从“身体教育”到“人生教育”
体育何以得到重视,源自于体育带给孩子的裨益。
虽然重要性不言而喻,却在学校教育中长期被定位在“身体教育”层面,与显性的“分数”比起来,体育隐形的、长久的价值,并未凸显出来,也因此往往受到忽视。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学校体育价值的理解已不能仅仅停留在为“终身体育”奠基,而在于为人的幸福而健康的人生奠基的体育,即从“人生体育”的高度重新把握学校体育的价值和意义。
基于学校体育实有的“人生体育”价值,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也随之发生改变,强化“人生体育”的学校体育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未来更有高度、更有意义的人生发展需求。
学校体教融合的创新实践
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一直将体育作为两大核心课程之一,坚信“人生,唯有阅读与体育不可辜负。”校园里不止有体育馆,穿越小树林、池塘、小动物园,孩子也都可以动起来。踢一场足球、打一场橄榄球,与STEM的互动小游戏新鲜有趣,小铁三之骑行挑战则是体力与耐力的比拼。
在成都巴德美际学校,体育课由水球、攀岩、卡巴迪训练赛等十数个特色活动组成,用多元体育形式,带给孩子们健康体魄,积极态度,并正面影响学习。除了从体育技能发展的角度进行体育教学外,还将学习方法(ATL)和IB学习者档案融入其中,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挑战、合作、交流。
武汉澳洲国际学校刚刚结束的春季运动会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用心设计它的趣味性。强调运动模式的多样化的同时,跳出大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抛开教材,让孩子在兴趣的引导下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博实乐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创造性地体验,进行适当的教学和学习评价,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逐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理念。
体育公益浸润乡村
看见学生多维成长
教育孩子,如同造车,音体美教育是这辆车上的车轮,体育教育缺失如同造的车少了轮子;数理化更像是这辆汽车上装的货,货可以慢慢往上装。而一辆缺了轮子的车子,不能载重,且行之不远。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提高乡村地区体育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多维成长,飒美特携手麦田教育基金会进一步深化公益合作,体育梦•健康伴项目于2020年6月1日启动。
通过体育用品捐赠、体育设施改善、体育送教的形式,为农村儿童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践行“健康第一”理念,提高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促进和深化“体教融合”教育理念。
项目从成立至今已经为湖北、云南、广西、广东的11所小学送上40188元的体育用品,受惠超过2000名学生。
跑道,不止在运动场
将“人人受益”作为体育教学的实有保障,无疑是顺应新课标改革的总体要求,也是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保障。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是高质量体育教育的重要标志。
从“生命教育”的高度重新认识体育教育的实有定位,从“人生体育”的远度重新把握学校体育的实有价值,从“以体树人”的角度重新梳理体育课程的实有目标,从“人人受益”的广度重新确立体育教学的实有保障,体育才能更好地与其他四育一道肩负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之重任。
飒美特长期投身教育文化事业,不断深入教育本质,关注并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真实需求,持续探索未来教育的立体表达方式,始终坚信“校服,让教育更美好!”
聚焦教育文化价值使命,飒美特总结实践路径、凝聚产业智慧,为助力新时期文教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参照样本。如今,飒美特已累计为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超过1200所教育单位提供校园服饰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