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中西文明的历史回音,寻觅文化内涵传承的基因。翻开现代文明的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的底蕴,往往是影响校园文化的最大推手。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结合,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灵魂。
作为英国中学教育体制内的极少数派,公学无疑是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公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学术成绩优异,文化艺术出色,造就了众多影响英国乃至世界的杰出人物。
据统计,英国近代超过80%的将军、主教、高级官员、皇室成员,包括现任和往届20多位首相来自于公学。可以说,每一所都可以被称为精英和绅士的摇篮。那些独特的文化传统,逐渐演化为学校的价值观与文化资产。
全人的教育
英国公学拥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学校希望学生不只得到学术上的成长,他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希望给予学生全人的教育。
用全人的眼光来看,教育应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促使人完整发展,即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要得到充分发展。
课外活动的选择非常多,运动、音乐、戏剧、艺术、辩论,科技等,很多艺术学校提供的东西,学生在公学里都能学到。
课外活动虽是课外,但这不代表它不重要。在布莱顿公学,课外活动和课程是并行的,同等重要,因为布莱顿的老师都相信,如果学生花一点时间去运动,去参加艺术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对他们综合学习能力的养成有很大帮助。
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内在价值,在于“使人成为人”,塑造整全而平衡的人格。全人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性,即以人的和谐、整体发展为导向,培养具备整全知识、完备人格、拥有正确价值观和积极态度的“全人”。
贵族精神的培养
公学教育所崇尚的贵族精神并不意味着养尊处优,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在伊顿公学,眼前的景象可能会让土豪们大失所望,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没有皇家的奢华感,也没有像城堡版的建筑物。学生们在老气横秋的百年教学楼里,吃着普通的食物,在简陋的宿舍里,日复一日刻苦地学习。
字面意义的贵或奢华,并不代表就是贵族,一定是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自制能力,注重的是气度和品格。
简而言之,贵族不只是物质上的攀比,更多是精神上的一种习惯。这是一种从小在大环境里培养的习惯与气质,不是能“装“来的,而是“习惯了”。
传承:制服与礼仪
学生的穿着是校园文化最为直观的体现,哈罗公学的硬顶草帽是最容易被识别出的一个特征,它和船夫帽很相似,学校要求在所有室外场合必须携带。
原因很简单,哈罗帽不仅是公学文化的传承,同时还代表着家族精神的传承,因为很多学生的帽子都来自于他们父亲或者祖父。每年他们都会在这顶草编帽子上刷上新的清漆,以保证这顶帽子可以流传百年。
其次,学生在英伦制服穿着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日常的中学园服套装包括:白色的衬衫、黑色的领带,浅灰色的裤子、深蓝色的外套和可选择穿着的蓝色套头毛衣。在周日,学生会根据场合穿上黑色燕尾服外套和背心,在外出活动时学生可能会搭配大礼帽和手杖已显示出他们和非哈罗学生的区别。
当然这只是从外表来看,这些规定的意义实则是严格培养学生的园服礼仪规范。每当清晨学生在宿舍前点名时,他们都需要将头顶的帽子举高以示相互尊重,在礼仪性场合他们也被要求这么做。
学校文化是一代代师生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与教育生活方式,是学校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态形式的总和,是学校生活的全部和本身。
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未来教育的指向中殊途同归,即要培养“自有的公民”:培养学生既要尊重公共利益,又要保持独立人格。这也暗含了园服所承载的教育意义:既要体现统一,又能展现独特个性。一件园服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人文历史、教育形态、社会发展的缩影。
以文动人,方得长远。作为国际高端园服专家,飒美特坚持以文化内涵创变园服产业,持续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园服产业提升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力与美好校园生活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