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动态 >
合格的父母不应该被孩子“讨好”
来源:乔治白校服公众号2022-04-30 10:36
有一种人他们总是以别人的需求为先,压抑自己,不断地去满足、迎合别人!那就是“讨好型人格。”

你知道吗?有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可能就在“讨好”父母了!

在一档亲子观察类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中,11岁的男孩蹦蹦就是一个习惯讨好父母的孩子。 

他从来不和妹妹争宠。妈妈对蹦蹦说带妹妹去上海玩,而他成绩下滑只能在家学习。蹦蹦也会故作轻松:“没关系,是我自己不努力学习,这次你们就带妹妹去吧。” 但其实,他内心很渴望去。

有一次,当一家人准备吃饭时,妈妈让蹦蹦关一下煤气,结果他不小心碰到了煤气的报警装置,吓得不知所措。 爸爸立刻飞奔过来关了煤气,转身打了蹦蹦一巴掌,并质问:

“干啥呢你?之前不是教过你怎么关煤气的吗?怎么又忘了?一点小事你都干不好!”


图片来源乔治白校服公众号


这时妈妈过来阻止了爸爸对孩子的指责,结果蹦蹦一边擦眼泪一边安慰妈妈: 

“不疼,妈妈,都是我的错。”    

然后蹦蹦又去跟爸爸道歉:“爸爸,对不起,我下次再也不犯了


图片来源乔治白校服公众号


在场的嘉宾们,都十分心疼这个看上去乖巧懂事的孩子。其中一位嘉宾问,如果妈妈不来安慰他会怎么办?

蹦蹦平静地说:“我就憋着呗!”“憋着憋着就过去了。”

节目后来,蹦蹦终于袒露心声:“我一想起这事就特别委屈,不想的话就没事。” 

蹦蹦说,他特别希望爸爸可以像对妹妹一样,跟他玩耍、聊天;希望跟爸爸妈妈拍视频,做一次视频中的主角;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像喜欢妹妹一样,也喜欢他一点

原来,他不是真的不在乎、不难过,只是把这些情绪都藏在了内心深处,想要做一个懂事、暖心的小孩,换取父母的爱和关注。

如果孩子习惯了“讨好”的行为模式,会影响他一生的人际关系!在关系中倾向于委屈自己、不断付出、满足别人。害怕说出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讨好型的人会活得很累。

有些家长会问:难道孩子天性使然,共情能力强,体谅父母,表现得乖巧懂事,就是不好的吗?比如,看到妈妈累了、不开心,就主动帮妈妈做事。

当然不是!如果孩子总是优先满足父母的需求,但自己是不舒服、不乐意的、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讨好”状态。


图片来源乔治白校服公众号


那么“讨好父母的孩子,是怎么养成的?主要有两点: 

(1)家长控制欲太强 

控制欲太强的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一切,并替孩子做决定,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或意见。  

于是,孩子会选择压抑自己真实的需求,从不反抗,尽力迎合父母,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害怕自己做得不好,让父母失望。这些负面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抑郁,或者彻底的爆发、反抗。

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就是这样的妈妈,儿子子悠上五年级,她剥夺了孩子的爱好,逼迫孩子一刻不停地学习,从来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长期的高压下,子悠患上了抑郁症。他在班会上哭着说: 

“我觉得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图片来源乔治白校服公众号


(2)家庭关系不和谐

家庭关系纷乱就很容易养出一个爱讨好父母的孩子,比如父母经常吵架、冷战。 

 不安定的家庭氛围,也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害怕父母关系破裂,自己被抛弃。

 曾看到一个网友说: 

“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所以我从小就特别听话,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不敢让父母为我操心,努力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可是我自己的感受,内心的真实想法,却从来没人过问。我觉得好累······”


图片来源乔治白校服公众号


为人父母,不应该让孩子为了我们满意和开心,而去勉强自己,而应当为他们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可以忠于自己的感受,安心做自己,把精力都放在自我建设上来。 

具体来说,要做好这些: “爱其所是”

接纳孩子最真实的模样,欣赏眼前这个孩子的特点和闪光点,不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

允许孩子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不强硬地制止和打压他,给予倾听和理解。

当孩子犯错了、表现不好的时候,“对事不对人”,针对事情本身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解决实际问题,不否定孩子整个人。 

这样,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内心充满安全感,可以在父母面前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愿所有孩子都可以无忧无虑的表达自己!

编辑 责任编辑 |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同时,如果您在校服行业专家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并且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400-823-9878。
0
分享至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校服专家行业网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