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近日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隐形杀手——微塑料。
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Richard Thompson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时提出。随后,开启了学术界对微塑料的广泛研究。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即生产之时的粒径就小于5mm的塑料微珠,常被用在有清洁作用的洗漱用品或化妆品,如面部磨砂膏、洗面奶以及美白牙膏。
二类是次级微塑料,大块塑料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微小颗粒,如塑料、汽车轮胎、涂料以及生产前颗粒和粉末风化和分解。
PC合金料
PVC塑料
微塑料持久释放毒性
科学家们用虎鲸和浮游生物试验了微塑料的毒性,得出三个结论:
(1)微塑料在动物体内持久释放毒性;
(2)生育能力下降,并释放致癌物质,导致免疫功能紊乱,阻止转化成肌肉的能量;
(3)大幅减缓生物的繁殖速度,甚至影响未接触过微塑料的下一代,直到7代。
在全球生物圈中,微塑料(小于 5mm 的塑料颗粒,包括小于 1µm 的纳米塑料)无处不在,甚至已经渗透到人体。
继上个月荷兰科学家率先在人类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后,英国科学家从13名接受手术的患者体内切下的肺组织中获取样本,其中11例样本发现了微塑料。据估计,一个人每周摄入约5g微塑料,相当于吃下一张信用卡的量。
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顶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9.028)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通过调查来自中国11个省市参与者的粪便样本首次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证据:经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以及工作性质为粉尘暴露的参与者,其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而体内微塑料含量的升高还可能会加剧肠道炎症。
竭力行动,摆脱“塑”缚
近年来,全球对塑料问题的危机感逐渐提升,不同国家纷纷推出“限塑”举措。
在阿姆斯特丹,“塑料鲸”项目已有8年历史,已吸引2万人参加。参与者在绘有微笑鲸图案的小船上边观光边打捞塑料等垃圾,数千名“业余渔夫”一年可打捞4.6万个塑料瓶。
在罗马,乘客把塑料瓶扔入回收机器,可兑换车票。交通局长保罗·西苗尼很自豪地说:“在大谈加密货币的年代,我们有塑料货币。”
在中国,大卫卢克校服品牌发起“16 UNDER 16"倡导“儿童反塑料”的全国性公益活动,为地球生态而发声,重塑可持续的未来。
塑料产业走向可持续
目前,全球塑料消费在体量上已超过钢铁,而我国消费达9000万吨左右,已成为全球塑料消费量较大的国家,产业规模达2.6万亿。然而国际市场上80%-90%的可再生塑料产品都是国外产出的,中国企业生产的非常之少。
环保校服,重“塑”未来
自2010年,大卫卢克领先行业创造性使用废弃塑料瓶研发校服,呼吁重复使用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引领服装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
将废弃塑料瓶经过高温杀菌处理成可再生纺织纤维研发校服,一个身穿ECO环保校服的学生,可以阻止约48个两升的塑料瓶被废弃,一个学校每年可消耗约27500个废弃塑料瓶。
大卫卢克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态度,以环保校服为载体,呼吁社会践行环保理念,塑造人类家园可持续的未来。
关注生态平衡,付诸环保行动。不仅仅在地球日,每时每刻,我们都应该实践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否则,今天的地球日,将变成地球忏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