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见解 > 专家解读 >
曾蓉:校服太贵、强制购买?教育部答复提案后,委员再提三条建议
来源:今日头条2021-11-22 16:55
不久前,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61号(教育类508号)提案答复的函》,对校服市场化有效监管问题进行了答复。

近年来,总有家长反映学校在校服选用采购过程中,出现变相强制购买、价格偏高、质量参差不齐、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可见,校服看似是一件简单的商品,实际上承载了来自社会各方的期望,牵动着敏感的民生话题。因此,此次教育部答复一出,家长们纷纷拍手叫好。而多年来,校服问题也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和党派中央关注的重点。


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小学,孩子们课间聚在一起,对着镜头展示自己的快乐。

图片来源今日头条


校服事虽小,却关大民生

放学回家的路上,在得知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又一次把冬季校服的内胆弄丢了之后,金阳冲儿子发了火:“一套冬季校服要将近300元,丢了一件就要重新买一套。有多浪费你知不知道?这次买衣服的钱从你的压岁钱里出。”金阳说,这已经是这个学期孩子丢的第三件衣服了,为了让儿子“长记性”,她只得用此下策“吓唬”儿子。除此之外,一套校服不便宜的价格也确实让作为家长的她不得不“上心”。

长久以来,上学穿校服一直是学生的标配。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统一校服有利于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有利于营造人人平等、团结向上的校园环境;但对于家长来说,考虑得更多的则是周一到周五都要穿校服事关孩子的身体健康,衣服的质量能不能过关,价格和穿着要求是否合理。

“现在的校服早就不是我们上学那会儿一套运动服穿到破了,而是花样款式越来越复杂,价格也越来越高。”杨文是一位上海三年级小学生的家长,据她介绍,现在学校普遍要求是要给孩子订春秋、夏、冬3套校服,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裙子、短裤、马甲、西裤、冲锋衣、运动服等等。夏季和冬季的在300元左右,春秋的是西式套装,要近400元,一年下来就是1000元。而且一套显然不够换洗,那就需要购买更多。在杨文看来,孩子平时穿校服,自己不用考虑给他买其他款式的衣服,这样倒也省心。但孩子毕竟年纪小,长得快,买的衣服往往只能穿一年,一年光校服的钱就要花几千元,孩子还嫌难看,这就让她感到非常尴尬。

杨文还提到,其实校服价格和样式如何倒是还在其次,她最关心的还是校服的质量是不是过关。“几年前的‘毒校服’事件还历历在目,虽然听说近年来国家加强了相关问题的监管,但质量到底如何,还是会有担忧。”杨文说,这次教育部的答复里也涉及了家长担心和诟病的问题,希望未来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问题由来已久,委员持续关注

当原本为了防止攀比、为了学生活动更方便的校服,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并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时,就会引发更多的社会关注。其中,就包括了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曾蓉。

2013年初“毒校服”被曝光,如何治理校服乱象,成了那年全国两会上,时任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局长的曾蓉被问到最多的问题。“那时我的工作正好就涉及校服的检验,也接到过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反映。”曾蓉说,此后,教育部等4部门于2015年联合发布了被称作“校服新政”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自己也结合本职工作和相关调研,发现校服行业确实在监管上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她提交了一件《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服质量监管的提案》。

在这件提案中,曾蓉提到,虽然2015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及各地相继出台文件,加强了对中小学校服质量监管,但仍有企业冒用商标生产伪劣产品,致使含禁用致癌染料校服流入校园,严重危害中小学生健康。从2017年的抽查结果来看,校服质量合格率比同类消费品低了百分之十几。与此同时,从2016年全国开展监督抽查涉及的中小学校数量与现有的中小学校总数量相比较,质量监督的覆盖率低,覆盖面不够广。为此,曾蓉建议,要通过提高校服质量管理意识、健全校服质量监管机制、加大校服质量惩处力度、构建校服质量共治体系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校服质量监管。

校服问题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千家万户。校服问题也引起民革中央妇女青年委员会领导的高度重视。“现在的校服已不仅承载了实用功能,同时还承担着美育作用。”2018年5月,民革中央妇女和青年工作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先后到四川、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10余家企业、20多所学校进行走访调研,发放问卷2200余份,形成了1.1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并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以民革中央集体提案的形式提交了名为《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

这件名为《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中,提到了当下校服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在有些地方,校服生产仍存在表面严抓严管,实际上“垄断保护”本地企业的现象;一些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以陈旧“限价”文件干预校服采购,影响公平竞争,迫使学生和家长选用劣质校服。“一些中小学校片面强调规范统一,不重视校服舒适度与美感,往往订制结构松垮、样式丑陋的校服。”曾蓉认为,这样的校服不仅影响校服美学教育、引导认知等功能的发挥,还导致学生讨厌穿校服。而对于大家最关注的校服质量问题,提案指出,全国中小学校近25万所,但校服监督抽查等监管覆盖率极低。

政策措施落地,但仍需继续推动

虽然问题不少,但让曾蓉感到欣慰的是,提案在提交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多次组织会商,督促了相关工作和政策的落地。目前,部分地区已经推出了相应政策措施来疏导校服机制中的“堵点”。例如,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于今年3月5日起,废止原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意见》,要求省内各地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省的要求,引入家委会进入校服采购过程,构建公平公开、规范有序的校服选用秩序。

提案提出后,在中国服装协会的主导下,国内首个校服产业专业研究机构——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两年来,研究中心联动协会、企业、行业专家的智慧与力量促进中国校服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透明化,并通过专业调研报告为校服优质供给能力提升提供行业指导。从2019年开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连续3年开展了儿童和学生用品守护行动,强化了校服的质量监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校服检验合格率逐年提升。

“今年9月,杜绝‘毒跑道’‘毒校服’已经被写入了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这些都说明严格的监管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曾蓉介绍,近年来,为了提升校服美育水平,不少地方先后举办了校服设计大赛,让学生可以有更好、更多的选择。一些校服企业也积极探索、创新、落实政策标准,不断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但曾蓉也提到,情况得到改善也并不意味着全部解决,此次教育部的答复也说明一些问题仍然存在,还需要继续推动解决。对此,曾蓉建议:首先,要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规范校服的采购流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校服的采购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公开化,才能够促进校服的品牌的发展,出现更好、更多的优质生产企业。其次,要用创新的技术科学的手段来管理校服行业。在目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校服行业应该把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适应市场的需求。第三,校服行业标准的制定,要遵循科学、符合实际,校服既要保障学生的安全与健康,还要给行业留出合理的创新和利润空间,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对美与舒适性的需求。“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实施,校服行业的痼疾都将得到重点关注和治理,让企业发展得有信心,广大学生家长买得放心,学生穿得舒心。”曾蓉说。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年11月22日6版)

记者:奚冬琪

摄影:田福良

版面编辑:奚冬琪

新媒体编辑:黄喆

编辑 | 责任编辑 |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同时,如果您在校服行业专家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并且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400-823-9878。
0
分享至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校服专家行业网 流量统计